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犯罪者来说,面对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被判刑。但是,犯罪一定会判刑吗?在某些情况下,犯罪者是可以免于判刑的。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介绍什么情况下能够免于判刑。
一、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在保护自己、他人或者国家人民的合法权益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造成对方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者是可以免于判刑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是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的防卫行为,不能超出防卫的必要范围;
2.必须是对于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进行的防卫行为,不能是对于已经结束的侵害进行的报复行为;
3.必须是在防卫行为中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造成的损害。
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在遭遇灾难、危险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采取必要的行动避免危险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者也是可以免于判刑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紧急避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为,不能是预谋或者计划的行为;
2.必须是为了避免危险或者灾难,采取的必要行为;
3.必须是在避险行为中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避免危险或者灾难所必要造成的损害。
三、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自愿向司法*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者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首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自首必须是在案件尚未被发现或者尚未被侦查*掌握情况之前自愿投案;
2.自首必须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能有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的行为;
3.自首必须是对于自己的罪行具有重大的事实、情节或者价值。
四、认罪认罚
认罪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审判过程中,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认罚,积极配合司法*查明事实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者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认罪认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认罪认罚必须是在审判过程中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能有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的行为;
2.认罪认罚必须是在案件尚未被发现或者尚未被侦查*掌握情况之前自愿投案;
3.认罪认罚必须是对于自己的罪行具有重大的事实、情节或者价值。
总结:
犯罪一定会判刑吗?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首和认罪认罚等情况下,犯罪者是可以免于判刑的。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犯罪者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够免于判刑。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要轻易违法犯罪,否则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本文【犯罪一定会判刑吗,什么情况下能够免于判刑】由作者: 剑来 提供,本站不拥有所有权,只提供储存服务,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bbird.cn/product/71580.html